折腾之后的新征途-南方文艺社的成立

折腾之后的新征途
南方文艺社的成立

韩永元

南方50周年纪念特辑的出版者,是“南方文艺社”,这里需要加以说明前因后果。

我们从2020年底就由几位老伙伴提议2022年举办南方成立50周年的庆祝活动。从筹办晚宴和演出,到改为出版特辑,我们花了两年余时间筹备。其间遇到的来自疫情和内部的阻力和折腾,是对我们极大的考验。

南方艺术研究会属下合唱团的团委,除了林扬基是80年代加入的南方老伙伴,其他成员都是90年代以后加入南方的。我们特别邀请团长林扬基出任编委,说明我们重视合唱团的代表性。在2020年10月份的一次视频会议上,我们特地邀请合唱团指导刘小红,几位合唱团团委列席会议。他们认为南方老伙伴已经离开南方多年,来主导这次的50周年纪念活动是“名不正言不顺”。某团委还引用中华总商会的例子:三年没有交会费会“自动除名”,因此我们没有资格办南方50周年纪念活动。我们被告知不能以“南方艺术研究会”的名义出版纪念特辑,最后,我们唯有以筹委会名义出版。

合唱团指导和几位发言的现任南方执委有个明显的法理盲点:南方艺术研究会和中华总商会是完全不同性质的团体,各有不同的章程。南方章程里没有“自动除名”的条款,南方现任执委从未出示正式文件,说明老伙伴已经不是会员,因此他们理应还在会员名册里。我们要问现任南方领导:这么多年来没有任何负责人催收会费,是否严重失职?章程说:拖欠会费有可能被除名,然而负责人有采取任何行动吗?我们既没有写信退会,也没有文件说我们被除名,怎么就不承认我们是南方成员呢?我们几十个老伙伴的会龄有30到50年的,虽然因各种原因无法参与例常活动,戏剧团、华乐队也进入冬眠状态多年,舞蹈团活动到2013年才停止活动,也等于休眠,然而这几个单位从未退出南方。2022年适逢南方50周年大庆,开始是想搞个500人的晚宴和一场包括各艺术单位的联合公演,因疫情关系,改为出版50周年纪念刊。这本是老伙伴对南方的回报,南方老伙伴对南方做了几十年贡献,回来办50周年纪念活动,竟遭如此无情对待,真是情何以堪!

几经周折和争取,合唱团终于同意配合,2022年1月5日交来一篇合唱团的团史《昨日的蜕变》署名“慧弘”,图文共16版。一位团委写了一篇记录合唱团和深圳畅想合唱团的交流文章,编委看了,觉得文章的前半部都写得很好,就是后半部花了两版篇幅写友团在新马的七天旅游,包括新马景点和餐馆菜肴的生活照片。这和整本特辑的内容和风格是格格不入的,于是编委向团委提出删除或删改的要求,作为编委之一的扬基也是同意删去这篇文章的。

不料编委的这点处理引起不满,最后合唱团团委决定退出特辑,并于2月11日来函要求退回所有已经排好版的文章和资料(计:团史、缘起缘续、千里亲情、刘小红介绍、彭竹生介绍、历届演出特辑封面、鸣谢,共计30页)。

退回所有合唱团的资料对特辑排版造成若干影响,但我们仍然重视合唱团的贡献,由原合唱团团员提供资料,以客观报道的方式书写南方合唱团的历史。

我们不敢期望现任南方执委对老伙伴的回归有积极的支持态度。然而,南方伙伴对这个集体有着深厚的感情,对艺术工作仍保有一颗温热的初心。于是我们决定以“南方文艺社”之名,涵盖文学和表演艺术,重新出发,开创南方一段新的亮丽的旅程。

伙伴们,朋友们,“南方”原班人马还在,“南方”还是你们所熟知的南方!她就是“南方文艺社”!